21世纪被称为“脑的世纪”,为了唤起国民对脑健康的重视,2000年9月16日,我国把每年9月命名为“脑健康月”,9月16日为中国脑健康日。
今年9月是第20个中国脑健康月,作为西南地区家脑病专科医院,我院正式启动2020脑健康月“强脑护健康”大型公益特别活动。
通过活动,号召社会关爱脑健康,提高百姓对脑病的科学认识,加深人们养脑护脑的意识。同时对脑病患者提供正确的就诊治疗,促进脑病患者及早康复,解决脑病患者终身难题!
在与脑健康息息相关的疾病中,脑卒中尤其值得我们关注。脑卒中,简称“中风”,是一类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
如果阻塞的时间长达5-10分钟,梗塞灶周围神经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损害。一旦患者发病,就应及时溶解血栓,使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减少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损害,这样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现在普遍认为发病后的4.5小时之内是静脉溶栓治疗的较好时间窗。一旦错过这个时间窗,患者血管再通的可能性不但会大大下降,还会对神经细胞造成永久性损伤。因此,争分夺秒抓紧这黄金4.5小时,尽早识别病情,尽快诊断,尽早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脑卒中后遗症
由于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85%的患者会留下有或多或少的后遗症,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失语、意识障碍、头晕、头痛等。
当然,这种后遗症在如今并非绝症,关键在于患者选择了什么样的方法去治疗。只有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用对方法,才能战胜疾病。
经过会诊,由功能神经外科张涵博士为其实施了左侧上下肢选择性周围神经缩窄术(SPN)手术。术后,患者肌张力降低,左手臂以及手指能够伸直,解决了屈指痉挛、屈踝痉挛、内翻痉挛问题,左手左脚活动灵活度均有改善。
SPN手术
SPN是针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出现的肢体痉挛状态、肌张力增高等症状而采取的手术方式。手术是在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帮助下,切除过度敏感的神经,保留正常神经,解除肢体的痉挛状态,使肢体异常情况得到矫正。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张涵博士表示,术后患者肌张力基本接近正常,肢体异常情况和运动功能都有改善,后期还应结合正规的康复训练锻炼肌力,帮助恢复。
人人都必须警惕“脑卒中”
脑卒中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视脑健康,警惕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种种数据表明,脑卒中的预防刻不容缓。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脑卒中的预防知识。
脑卒中的预防指南
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坚持低盐、低油烹饪,适当增加果蔬、谷物和豆类等的摄入。保证每天半小时左右的锻炼时间,如散步、慢跑等。戒烟限酒,心脑血管和全身器官都会获益。
警惕信号,即时筛查
有的脑卒中发作时并不典型,对于中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等高危人群,一旦出现头晕、头痛、嘴歪眼斜、肢体不灵活等症状,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定期筛查,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检查能及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病变。
控制危险因素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吸烟、饮酒过量、运动缺乏、明显超重和肥胖、过度疲劳和情绪紧张、脑卒中家族史等。因此,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肠道菌群的平衡
年龄增长、不合理的饮食、药物摄入等因素易使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占据上风,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动脉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摄入富含胆碱等成分的饮食会导致肠道菌群变化,在有害菌作用下较终转化为氧化胺,直接导致血栓的形成的风险上升。因此,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合理膳食、补充有益菌对于预防脑卒中也有积极意义。
2020年脑健康月大型公益特别活动
时间:2020年9月1日~30日活动介绍
❶ 免张涵博士等院内挂号费。
❷ 免北京医生MDT(多学科)联合会诊费。
❸ 到院即可领取脑病专项检查200元抵用券,仅限周末门诊使用。
电话咨询
028-68760707